砼心筑梦讲坛| 陈康明教授为土木系学子作《钢-混组合桥梁:土木工程的“力美新篇”》专家讲座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土木系《专家系列讲座》现场,陈康明教授带来以“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为主题的讲座,为在场学子打开了工程领域的全新视野。本次讲座由雷子伊辅导员主持,22-23级土木学子参加。
讲座伊始,陈康明教授直接指出了传统桥梁结构面临的现实难题:钢筋混凝土梁存在自重偏大、后续维修成本高昂的问题,纯钢结构则容易出现腐蚀情况,而钢-混凝土组合桥梁的出现恰好有效解决了这些困扰。这种新型结构不仅结合效率突出,在经济性上也具备明显优势,施工过程更加便捷,完全契合当下工程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需求。目前国外在这一技术领域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国内相关的研究与应用也正在加速推进。
关键连接技术作为组合结构能够充分发挥性能的核心所在,成为本次讲座的重点讲解内容。陈康明教授向我们剖析讲述,从抗剪连接件、梳齿型连接件的特性与应用,到焊接、栓接等不同连接工艺的实操要点,再到抗拔技术近年来的创新突破,每一种连接方式的设计与应用都围绕着结构内力的精准传递展开,是保证组合结构稳定高效工作的关键。
讲座尾声,陈康明教授在典型结构解析中通过组合钢板桥、箱梁桥等典型结构解析,还深入探讨了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特有的“折皱效应”及其应对思路。施工工艺部分,他重点讲解了节段预制拼装、顶推法等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的实用工法,让学子们对技术落地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最后,教授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材料高性能化的持续推进、结构体系的不断创新以及智能化装配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在场土木学子清晰勾勒出行业技术升级的发展路径。
这场讲座不仅学子们夯实了钢-混组合结构的专业认知,更让大家真切感受到工程领域中“力与美”的深度融合。当传统结构的厚重与新型材料的轻盈在组合结构中实现完美平衡,土木工程基建领域的创新边界正在被不断拓宽,为行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土木工程系 文/沈佳惠 图/沈佳惠 核稿人/孙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