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土木工程系于近期举办结构设计大赛,土木工程系新闻部借此机会专访了福州大学责任教授、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陈燊教授。
    3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了陈燊教授的住所开始本次专访。刚进入书房,古朴且有文学气质的装潢映入眼帘,实难相信这是一位理工类教授的住所。紧接着陈教授平易近人更是颠覆了在我印象中学术大家严肃的印象。
    就在这样轻松的气氛中记者开始了本次专访。陈教授首先就本次结构设计大赛中同学们遇到的几个问题做出了解答。接着陈教授为我们列举了两个这次结构设计大赛较好的设计方案,并且认为想要做好一个结构模型设计,必须从构件选型、结构选型和制作工艺着手,不仅要有力学知识,注意结构体系和节点受力和传力的真实状态,还要细心制作,多做试验,精益求精,不能指望制作一个模型就能成功,要多个模型比对,多个零部件比对,最后选出最佳的结构模型。
    在教授简短的话语中我们似乎便能感受到其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随后记者就土木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向陈教授提问,这个问题似乎勾起了陈教授很多的回忆。陈教授认为素质包括品质与能力。土木人不仅要有勤奋刻苦、认真负责、克服困难和团队合作的品质精神,还要具备六个基本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软硬兼备”的人才最受社会欢迎。教授不断用自身体会及其学生的成才实例来论证这六大能力的重要性。记者一面聆听教授的金玉良言,一面叹服教授几十年来经历过的风风雨雨。、
    在专访的最后陈教授谈起了他30余年教学生涯的感悟。教授着重说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教师的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虽说为师必须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但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首先必须学会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此外,自信、广阅博览、持之以恒,也是成功的秘笈。陈教授向我们推荐他自己一直在使用的学习方法——主动学习、自主学习,重在平时和全面发展。注重平时积累,并将所学知识精炼归纳,带出校门,终身受用,而不是考完试就忘得一干二净;应跳出“学习围着考试转”的误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是相辅相成的,注重全面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在校培养“自学能力”对于“终身学习”非常有益。陈教授以亲身经历:上山下乡自学英语,后来有了出国留学的机遇,向我们验证了“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格言。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陈教授向我们首次公开了了他31年前走出校门时创作的励志诗,勉励我们不断进取。并赠言,学习结构力学切忌脱节、“夹生”和“眼高手低”。要掌握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力求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学习结构力学应精益求精,不满足于一孔之见,一得之功。让最佳解来证明:即是经典理论,也偏爱肯钻研的人。就在这样富有诗意的氛围中我们结束了这一次专访。最后,我们借用教授的诗句,祝愿土木学子在经历了“寒窗苦可餐”后,均能“笑指路云端”,“待到重逢日,群英奏凯还”
 
(土木工程系记者团:张用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