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的明天在中国——专访福州大学土木工程院特聘教授姜绍飞
发布时间:2010/03/25 阅读次数:6358 发布者:系团委新闻部
3月12日,我系荣幸地采访到了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姜绍飞教授。
姜绍飞,1969年2月生,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福州大学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特聘教授。福建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福建省和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辽宁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中国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理事、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IABSE)、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建筑学会结构计算理论与工程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委及国内外多个杂志的编委和评委。
土木明天:希望和发展在中国
姜绍飞教授在2000年—2001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做访问学者,2005年—2006年作为国家公派高级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工作。在两次海外科研合作和多次国际交流和访问中,姜教授深切地感受到土木建筑的希望和明天在中国。
在当今中国社会,土木建筑的规模、功能和相应的建筑技术越来越大型化、复杂化和多样化,促使土木建筑业在材料使用、结构技术、施工技术、节能技术、生态技术等方面不断地更新,使土木建筑业正成为许多新技术的复合载体。超高层和超大跨度建筑、特大跨度桥梁及作为大型复杂结构核心的现代结构技术已经成为国家建筑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土木建筑工程越来越体现了技术与创新的的作用,谁能把握住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谁就能开创土木工程学科的新纪元。这个氛围为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的环境和机遇。土木工程的希望和明天是属于中国的。
质量是就业的保障
现代大学生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就业。在谈及就业时,姜教授为我们作出了详细地分析。
一、“质量问题才是关键”。大学生就业难可能是一个比较长远的趋势,实际上大学生数量并不是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因为目前只有25%左右的新增劳动力来自大学毕业生。很多同学在大学期间由于学业压力不是很重,将许多学习时间荒废,考试仅靠考前的突击式学习,根本没有掌握知识的要点,更谈不上对专业知识的应用素质。二、实践经验的缺乏是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难题之一。土木这一行业对实践及动手方面要求较高,大学毕业生不要一味追求轻闲舒适的工作,要在实践工作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要有一个从基层做起的心态去工作,累积经验,厚积薄发。三、预期收入过高也是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原因之一。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左右。这就需要大学生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先就业,后立业。
同学们想要避免就业难的困境,最主要的还是自立自强自信,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要过硬,综合素质要提高。在基础工作上累积经验,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世界的纽带——专业英语
中国学生虽然花了大量时间来学习英语,但效果往往很不理想,经常学成一种不会听,不会说,不会写的尴尬境地,这就引出了一个学与用的问题。从专业英语角度来讲,它是我们专业的工具。借助专业英语这一工具,了解和吸收国外先进的专业思想理念和专业技术,丰富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另外,如果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国外期刊上发表,就加大了与国外同行的交流与研究,促进在本专业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与进步。专业英语就是一个纽带,希望同学们认真对待,多看些国外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把我们与外界联系在一起。
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
社会的发展带动了很多技术的变革,这个变革就是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产物。现在很多大型桥梁的建设,技术上的很多突破都来源于实践,而实践的成功又更加促进了理论的发展,他们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当大家毕业走向社会工作时,要时刻保持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发展,这样有利于我们的进步。
本次采访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下进行,姜教授也通过这次采访向广大同学转达了对同学们的祝愿,希望大家踏实地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奋斗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土木工程系新闻部 白晓勇 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