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的
发布时间:2009/11/18 阅读次数:1118 发布者:暂无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基本原理: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历史的,而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上的与时俱进,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按照这一原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对于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先进性要经受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
党的先进性不是自封的、天赋的,而是在实践中生成、在奋斗中赢得、在发展中保持的。每一代共产党人都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课题、新挑战,其先进性必须在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解答新课题,应对新挑战的不懈奋斗中经受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任何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止步不前,都会导致先进性的丧失。这是因为:
第一,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上先进不等于实际上先进。党纲上的规定是一回事,实际上的行动则是另一回事,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无数政党在党纲上规定自己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而实际行动则大相径庭,或者偏离党的性质和宗旨,或者背离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原则,最终沦为少数特殊阶层的代理人,成为工人运动的绊脚石。这表明,体现在党纲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包括性质、理想、宗旨、组织原则等,只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前提和可能,要使之变为现实,还要靠党始终不渝地忠诚实践党的纲领,把党的纲领转化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全党同志团结奋斗的实际行动。
第二,作为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己任的政党,历史上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在这一阶段是先进的党,如果不能继续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能成功解决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在那一阶段就有可能是不先进的党。历史上,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在革命时期表现非常出色,而在执政后却未能继续保持革命战争年代的那种精神,未能表现出与执政地位相适应的执政能力,渐渐脱离群众,甚至形成既得利益集团,最终导致政权的丧失,教训极为深刻。这表明,一个政党要始终先进,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永不自满、永不懈怠,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进程,提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奋斗目标和路线方针政策。
第三,作为党的整体,上一代人先进不等于下一代人先进。下一代人要继续保持先进性,必须深入研究历史,系统总结经验,全面学习和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并根据时代发展要求,把握时代发展主题,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赋予党的先进性以新的时代内涵。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保持党的先进性,总是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使党的优良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使党的先进性内涵得到丰富和发展,并在与时俱进中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第四,作为党员个体,一时先进不等于终生先进。一个人经过主观努力和党组织的严格考察加入到党的队伍中来,表明他具有了一定的先进性,但入党时的先进并不代表他此后永远先进。换句话说,组织上入党只有一次,思想上入党却需要一生。一名党员的思想觉悟并不因党龄的增长而相应提高,也不因职位的升迁而自然升华。党性修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主观世界的改造需要终生不懈的努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要经受住各种考验,抵挡住各种诱惑,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必须努力增强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在科学的理论创新中保持先进性
理论上的先进是实践中先进的前提和基础。一个政党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永葆生机与活力,始终保持先进性,就须臾不能离开理论创新。现实中存在着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敬而远之,视理论创新为畏途。二是主观随意,把理论创新看得过于简单容易。
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是理论创新的根本前提。科学真理一旦被发现,就会成为指引人们继续探求未知的灯塔。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揭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在深深根植于亿万人民群众创造性实践的与时俱进中不断绽放出鲜艳的思想之花,结出丰硕的真理之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其中的辉煌结晶。在当代中国,丢掉了老祖宗、离开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党的任何理论创新都会误入歧途,都不可能获得有价值的真理性认识成果。
确立科学的创新目标,始终服从和服务于认识、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是理论创新的重要条件。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从来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而能否顺利实现目标、达到目的,则取决于认识、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的自觉程度。社会活动的客观规律,往往隐藏在人的主观意志之外,是无数社会主体创造活动相互作用,即恩格斯所讲的无数“平形四边形”合力的结果。发现它的全貌,揭示它的走向,不仅需要实践的逐渐演进和积累,而且需要艰苦的理论探索和概括。理论创新的目标就是组织和动员实践参与主体,经过艰苦的思维创造活动,并上升为科学的理性认识,用以指导新的实践,减少盲目性、增强预见性,实现合乎目的与合乎规律的统一。今天,我们进行理论创新,就是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我们党的执政活动更加清醒、主动和自觉。
培养科学的创新素养,勇于并善于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关键。理论创新是一项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创造性活动,要求有深厚的理论修养。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更好地肩负起理论创新的庄严使命,不仅要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而且要有善于创新的理论素养,特别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精读马列原著,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悉心领会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把握大局的战略思维,治党治国治军的政治智慧;加快知识更新,用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武装自己头脑;开展研究式、探讨式学习,善于提出问题,敏于思考,勤于笔耕,努力增强理论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掌握科学的创新方法,实现逻辑与历史、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理论创新的有效途径。第一,要以问题为牵引。马克思说:“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03页)提出问题是理论创新的起点,解决问题是理论创新的目的。要紧跟时代步伐,倾听时代呼声,从宏观上战略上敏锐洞察、及时捕捉、全力聚焦实践提出的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在解答问题中寻找新突破,获得新认识,形成新成果。第二,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社会活动领域,任何真理认知都源于亿万群众的创造性实践。要走出书斋、走出机关,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把实地调研同案头调研紧密结合起来,在充分占有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经过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综合分析和概括,形成系统的理论成果。第三,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理论发展的程度取决于满足实践需要的程度。要按照实践的实际进程和需要,分别轻重缓急确定选题;用实践来检验、丰富和发展已有理论,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第四,坚持“回头看”。历史经验、新鲜经验是理论创新不可或缺的原料。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总结历史和现实中正反两方面经验,使逻辑结论、理论原理获得充分的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第五,集思广益。党的理论创新必须依靠全党集体智慧来实现。全党同志都要以强烈的责任感积极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党在理论上的重大命题和重要论断的提出,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形成共识。
在创造性的执政实践中走在时代前列
执政实践是否具有创造性,决定着执政党能否走在时代前列,能否取得令人信服的执政成效,能否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执政实践的创造性,关键是要紧紧围绕“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这一执政党建设的根本问题,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既有各自的侧重点,又具有内在的紧密联系。就两者的联系来说,一方面,执政能力建设为先进性建设提供目标。在执政的条件下,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使我们党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中之重。党的先进性建设各方面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通过执政能力建设的成果来体现、来检验。另一方面,先进性建设为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动力。党的执政能力靠什么来提高、执政地位靠什么来巩固、执政使命靠什么来完成?关键是靠党的先进性建设,包括进行科学的理论创新,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建设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完善执政体制和机制等。先进性建设各方面工作的成果必然会直接推动执政能力的提高、执政地位的巩固、执政使命的完成。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必须统一部署、共同推进。
第一,以积极的姿态面向世界,在借鉴和吸收别国执政党治国理政经验的过程中紧跟世界进步潮流。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集中表现为各国执政党执政能力的竞争。我们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别人也丝毫没有放松提升治国理政的本领。尽管阶级性质不同,但各国执政党就治国理政特别是处理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所采取的治理方式、手段和策略,对我们有借鉴意义。我们不仅要总结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深刻教训,而且要借鉴其他国家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执政党治国理政的经验;不仅要从技术层面学习,而且要从执政规律高度探寻;不仅要跟踪世界各国执政党的最新发展变化,而且要系统研究历史上执政兴衰特别是大国兴衰的政治遗产,使我们党在深刻变革的世界历史进程中以更加清醒、主动和稳健的姿态与时代同步伐。
第二,着眼于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社会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成为加快发展的“瓶颈”。突破这一“瓶颈”,我们就能用好并延长战略机遇期,迎来黄金发展期。它需要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拿出足够的勇气、足够的精力、足够的智慧和足够的创意,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转变发展观念、丰富发展内涵、破解发展难题上来,落实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缩小贫富差距、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来,落实到健全民主法治、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协调利益关系、预防和惩治腐败、保持社会稳定上来,落实到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上来,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促进发展的领路人。
第三,起用创造性人才,激发创造性活力,营造尊重、鼓励和支持创造的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的创造合力。进行创造性执政实践,关键在人,关键在党。要使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执政党首先必须创造性地识才用才;要使全社会充满创造活力,执政党首先必须充满活力。要以更开阔的眼光、更包容的胸怀、更大胆的举措,突破陈规、敢为人先,不拘一格选人用人,使我们党成为创造性人才密集的党;要进一步健全干部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其创造潜力,使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前途;要建立明确、规范、稳定的创造导向,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创造活动、创造才能、创造成果都得到充分尊重和肯定,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创造源泉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
第四,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转变执政方式,提高执政效率。创造性执政实践需要用科学的执政手段来保证。经验表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降低执政成本、提高执政效率、增强执政创造性最有效的手段。要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来学习,作为治国理政的领导艺术来掌握,作为克服执政活动中经验主义、主观主义和个人专断的锐利武器来运用,打破思维定势、转变执政观念、改变行为习惯,不断增强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
党的先进性要经受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
党的先进性不是自封的、天赋的,而是在实践中生成、在奋斗中赢得、在发展中保持的。每一代共产党人都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课题、新挑战,其先进性必须在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解答新课题,应对新挑战的不懈奋斗中经受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任何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止步不前,都会导致先进性的丧失。这是因为:
第一,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上先进不等于实际上先进。党纲上的规定是一回事,实际上的行动则是另一回事,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无数政党在党纲上规定自己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而实际行动则大相径庭,或者偏离党的性质和宗旨,或者背离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原则,最终沦为少数特殊阶层的代理人,成为工人运动的绊脚石。这表明,体现在党纲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包括性质、理想、宗旨、组织原则等,只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前提和可能,要使之变为现实,还要靠党始终不渝地忠诚实践党的纲领,把党的纲领转化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全党同志团结奋斗的实际行动。
第二,作为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己任的政党,历史上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在这一阶段是先进的党,如果不能继续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能成功解决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在那一阶段就有可能是不先进的党。历史上,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在革命时期表现非常出色,而在执政后却未能继续保持革命战争年代的那种精神,未能表现出与执政地位相适应的执政能力,渐渐脱离群众,甚至形成既得利益集团,最终导致政权的丧失,教训极为深刻。这表明,一个政党要始终先进,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永不自满、永不懈怠,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进程,提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奋斗目标和路线方针政策。
第三,作为党的整体,上一代人先进不等于下一代人先进。下一代人要继续保持先进性,必须深入研究历史,系统总结经验,全面学习和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并根据时代发展要求,把握时代发展主题,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赋予党的先进性以新的时代内涵。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保持党的先进性,总是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使党的优良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使党的先进性内涵得到丰富和发展,并在与时俱进中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第四,作为党员个体,一时先进不等于终生先进。一个人经过主观努力和党组织的严格考察加入到党的队伍中来,表明他具有了一定的先进性,但入党时的先进并不代表他此后永远先进。换句话说,组织上入党只有一次,思想上入党却需要一生。一名党员的思想觉悟并不因党龄的增长而相应提高,也不因职位的升迁而自然升华。党性修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主观世界的改造需要终生不懈的努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要经受住各种考验,抵挡住各种诱惑,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必须努力增强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在科学的理论创新中保持先进性
理论上的先进是实践中先进的前提和基础。一个政党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永葆生机与活力,始终保持先进性,就须臾不能离开理论创新。现实中存在着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敬而远之,视理论创新为畏途。二是主观随意,把理论创新看得过于简单容易。
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是理论创新的根本前提。科学真理一旦被发现,就会成为指引人们继续探求未知的灯塔。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揭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在深深根植于亿万人民群众创造性实践的与时俱进中不断绽放出鲜艳的思想之花,结出丰硕的真理之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其中的辉煌结晶。在当代中国,丢掉了老祖宗、离开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党的任何理论创新都会误入歧途,都不可能获得有价值的真理性认识成果。
确立科学的创新目标,始终服从和服务于认识、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是理论创新的重要条件。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从来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而能否顺利实现目标、达到目的,则取决于认识、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的自觉程度。社会活动的客观规律,往往隐藏在人的主观意志之外,是无数社会主体创造活动相互作用,即恩格斯所讲的无数“平形四边形”合力的结果。发现它的全貌,揭示它的走向,不仅需要实践的逐渐演进和积累,而且需要艰苦的理论探索和概括。理论创新的目标就是组织和动员实践参与主体,经过艰苦的思维创造活动,并上升为科学的理性认识,用以指导新的实践,减少盲目性、增强预见性,实现合乎目的与合乎规律的统一。今天,我们进行理论创新,就是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我们党的执政活动更加清醒、主动和自觉。
培养科学的创新素养,勇于并善于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关键。理论创新是一项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创造性活动,要求有深厚的理论修养。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更好地肩负起理论创新的庄严使命,不仅要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而且要有善于创新的理论素养,特别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精读马列原著,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悉心领会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把握大局的战略思维,治党治国治军的政治智慧;加快知识更新,用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武装自己头脑;开展研究式、探讨式学习,善于提出问题,敏于思考,勤于笔耕,努力增强理论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掌握科学的创新方法,实现逻辑与历史、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理论创新的有效途径。第一,要以问题为牵引。马克思说:“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03页)提出问题是理论创新的起点,解决问题是理论创新的目的。要紧跟时代步伐,倾听时代呼声,从宏观上战略上敏锐洞察、及时捕捉、全力聚焦实践提出的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在解答问题中寻找新突破,获得新认识,形成新成果。第二,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社会活动领域,任何真理认知都源于亿万群众的创造性实践。要走出书斋、走出机关,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把实地调研同案头调研紧密结合起来,在充分占有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经过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综合分析和概括,形成系统的理论成果。第三,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理论发展的程度取决于满足实践需要的程度。要按照实践的实际进程和需要,分别轻重缓急确定选题;用实践来检验、丰富和发展已有理论,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第四,坚持“回头看”。历史经验、新鲜经验是理论创新不可或缺的原料。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总结历史和现实中正反两方面经验,使逻辑结论、理论原理获得充分的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第五,集思广益。党的理论创新必须依靠全党集体智慧来实现。全党同志都要以强烈的责任感积极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党在理论上的重大命题和重要论断的提出,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形成共识。
在创造性的执政实践中走在时代前列
执政实践是否具有创造性,决定着执政党能否走在时代前列,能否取得令人信服的执政成效,能否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执政实践的创造性,关键是要紧紧围绕“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这一执政党建设的根本问题,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既有各自的侧重点,又具有内在的紧密联系。就两者的联系来说,一方面,执政能力建设为先进性建设提供目标。在执政的条件下,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使我们党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中之重。党的先进性建设各方面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通过执政能力建设的成果来体现、来检验。另一方面,先进性建设为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动力。党的执政能力靠什么来提高、执政地位靠什么来巩固、执政使命靠什么来完成?关键是靠党的先进性建设,包括进行科学的理论创新,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建设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完善执政体制和机制等。先进性建设各方面工作的成果必然会直接推动执政能力的提高、执政地位的巩固、执政使命的完成。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必须统一部署、共同推进。
第一,以积极的姿态面向世界,在借鉴和吸收别国执政党治国理政经验的过程中紧跟世界进步潮流。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集中表现为各国执政党执政能力的竞争。我们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别人也丝毫没有放松提升治国理政的本领。尽管阶级性质不同,但各国执政党就治国理政特别是处理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所采取的治理方式、手段和策略,对我们有借鉴意义。我们不仅要总结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深刻教训,而且要借鉴其他国家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执政党治国理政的经验;不仅要从技术层面学习,而且要从执政规律高度探寻;不仅要跟踪世界各国执政党的最新发展变化,而且要系统研究历史上执政兴衰特别是大国兴衰的政治遗产,使我们党在深刻变革的世界历史进程中以更加清醒、主动和稳健的姿态与时代同步伐。
第二,着眼于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社会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成为加快发展的“瓶颈”。突破这一“瓶颈”,我们就能用好并延长战略机遇期,迎来黄金发展期。它需要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拿出足够的勇气、足够的精力、足够的智慧和足够的创意,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转变发展观念、丰富发展内涵、破解发展难题上来,落实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缩小贫富差距、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来,落实到健全民主法治、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协调利益关系、预防和惩治腐败、保持社会稳定上来,落实到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上来,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促进发展的领路人。
第三,起用创造性人才,激发创造性活力,营造尊重、鼓励和支持创造的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的创造合力。进行创造性执政实践,关键在人,关键在党。要使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执政党首先必须创造性地识才用才;要使全社会充满创造活力,执政党首先必须充满活力。要以更开阔的眼光、更包容的胸怀、更大胆的举措,突破陈规、敢为人先,不拘一格选人用人,使我们党成为创造性人才密集的党;要进一步健全干部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其创造潜力,使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前途;要建立明确、规范、稳定的创造导向,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创造活动、创造才能、创造成果都得到充分尊重和肯定,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创造源泉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
第四,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转变执政方式,提高执政效率。创造性执政实践需要用科学的执政手段来保证。经验表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降低执政成本、提高执政效率、增强执政创造性最有效的手段。要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来学习,作为治国理政的领导艺术来掌握,作为克服执政活动中经验主义、主观主义和个人专断的锐利武器来运用,打破思维定势、转变执政观念、改变行为习惯,不断增强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